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一带一路”上的“农业经”

发表日期:2017-05-13来源:放大 缩小

  

  514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召开。这是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3年多来最高规格的主场论坛活动。如何巩固好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利用科技携手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发展联动,成为摆在中国科学家面前的难题。 

  科技合作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组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挑战和问题,是中科院义不容辞的责任。”201759,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科技支撑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发布会上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等共性问题,具有同中国携手共建一带一路的共同需求。 

    

  从中国到肯尼亚的1136个日夜 

  从粮食入手,解决一带一路贫困国家最基本的生存问题,有利于从战略层面推动形成建设一带一路的共同愿景。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主任胡春胜说。 

  作为中科院一带一路沿线国际科技合作的一部分,早在20143月,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依托中非联合中心,开展了肯尼亚半干旱地区保护性农业与作物高产技术研究课题,与肯尼亚内罗毕乔莫 肯尼亚塔农业与技术大学农业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并联合Dr. David M. Mburu及其研究团队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试验,开辟了1公顷的试验田,布置了3种耕作方式下9种不同种植制度、不同施肥水平和覆盖的管理方法总共27个试验处理、81个小区的田间试验,拉开了将现代农业技术引入肯尼亚的序幕。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谈起在肯尼亚的科研经历,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李晓欣坦言既有心酸又有笑容肯尼亚基本没有自己的农机工业,粮食种植过程中机械化水平低,不仅耗时耗力,播种质量不高,往往还会错过播种的最佳时期,但肯尼亚人民的乐观自然让我印象深刻。李晓欣说。 

  就这样,在几乎没有农机机具的条件下,农业资源中心的科研团队手把手指导肯尼亚当地农民,从翻地、播种,到地膜覆盖,3年多来筛选示范了玉米、谷子、高粱、水稻和葡萄等抗逆高产新品种(系)70余个,示范了测土施肥、旱作集雨、有机培肥、葡萄剪插、水稻育秧、保护性耕作等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作物增产30%以上。在近10次与肯尼亚方面的互访活动中,中心的技术模式得到了肯尼亚方面的充分肯定,将科技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的种子播种在了大地上。 

    

  深耕中-巴盐渍农业改善的14 

  巴基斯坦是个农业国家,干旱是一个严重问题,在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下尤其如此。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Muhammad Athar Haroon 的一番话道出了一带一路南亚国家面临的普遍问题。来华之前,Haroon在巴基斯坦气象局工作。他回忆说,1999年到2003年,异常干旱笼罩印度半岛,对包括巴基斯坦、印度、泰国等国在内的经济作物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土壤盐渍化已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国和巴基斯坦都有大面积的盐渍化土地,且同时面临着水资源短缺问题。 

  早在2003年,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就曾与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共同申请承担了中国和巴基斯坦政府间科技合作长期研究开发项目盐生植物持续利用技术研究,用了3年的时间充分开发利用盐碱地耐盐经济植物,推进盐渍区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自项目实施以来,中-巴双方科学家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 

  我们从耐盐经济植物的引种筛选、植物耐盐机理、耐盐经济植物的种植示范等方面开展了合作研究,筛选出一批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牧草、蔬菜、绿化等用途的盐生植物,为解决盐渍区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找到了一条路。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小京说。 

  基于该项目,中-巴双方科学家共同发表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召开了3次学术交流会,先后有10批次人员进行互访,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极大地促进了双方的合作。在此基础上,双方又在卡拉奇大学联合建立了盐生植物研究所,在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建立了抗逆植物繁育与种质资源创新河北省工程实验室 

  中科院对双方的合作极为重视,将其视为中科院在中巴合作方面的典范。2005627日,双方在伊斯兰堡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原副局长葛明义和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执行主任Naqvi出席了签字仪式。之后,双方依然保持频繁的合作与交流。 

    

  为了下一个千年 

  作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全球性消除贫困行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已于2015年圆满完成第一阶段的收官。然而,贫困并没有完全消除,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FPRI2016年全球饥饿指数研究表明,许多非洲国家的饥饿指数位居全球前列。20172月,肯尼亚总统宣布境内干旱为国家灾难 

  在胡春胜看来,实施商务部援建,建设一个中国-肯尼亚现代农业示范中心无疑是解决肯尼亚乃至非洲粮食问题的良方。 

  中国和肯尼亚之间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建设中国-肯尼亚现代农业示范中心不仅符合我国一带一路国家倡议,还可以把中国40多年积累的成功经验与先进技术在肯尼亚乃至全非洲示范与推广,为肯尼亚等非洲各国缓解粮食安全做出卓有成效的贡献。胡春胜说。 

  长期以来,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新品种培育、培肥土壤提升地力、水资源高效利用和高产栽培等农业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具有组织大规模农业技术示范的成功经验。上世纪80年代,中心就参与了我国的农业黄淮海战役,为我国盐碱地中低产田改造做出过巨大贡献。近几年来,中心又牵头组织了全国各地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在环渤海中低产区实施了国家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在5000万亩耕地上实现增产粮食100亿斤,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15年汪洋副总理实地视察了渤海粮仓示范区。同时,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还入选了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果展,写入了2016中央一号文件,成为中国中低产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工程。 

     “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积极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工作,不仅是积极响应中科院党组三个面向四个率先新时期办院方针的要求,并且农业科技对于满足一带一路沿线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现实科技需求提升其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党委书记赵军说。(供稿:王超)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