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李霞研究员的邀请,遗传发育所李云海研究员和田志喜研究员分别作了与种子大小和大豆功能基因组分析相关的报告。
李云海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教授作了题为“Control of plant organ size by the Mediator complex”的报告。在报告中,首先讲明了利用拟南芥的花器官和种子作为对象来研究植物器官大小的调控机理,经过反向遗传学的筛选,获得了一系列的与花器官和种子形态变大相关的突变体材料,如da1,da2,da3,sod1,end1等,并通过克隆相关基因以及用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手段的研究,初步阐明这些基因所定位的信号通路,并把他们分别归到细胞分裂和细胞延伸这两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其中一些试验结果已经发表到Gene and Development,Development等知名杂志上。将这些克隆的基因最终转化的农作物中,获得较为理想的结果。如将DA1基因的抑制基因转到油菜中,生长中的油菜叶片叶缘少缺刻,更有意思的是获得的种子的大小明显比没有转基因的油菜要大,相同的结果也在水稻种子中获得,该研究希望将模式植物的研究应用到农作物中,以提高作物产量和生物量。
田志喜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田教授做了题为“From Genomics to Functional Genomics—Utilization of the genome information to dissect complex traits”的报告。田教授首先介绍如何利用大豆基因组测序的信息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手段重新挖掘和分析其中的重复序列,利用相关性分析,发现重复序列的分布特点主要位于远离中心粒的位置以及其他特征。另外田老师讲到大豆作为原产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但中国现在已由大豆原产国和产豆大国转变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大豆危机已经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因而利用各种生物技术手段提高大豆产量已势在必行。田教授利用图位克隆手段,克隆一个与大豆节间有限伸长相关的基因,该基因存在于所有节间伸长的大豆中,利用利用关联分析并结合比较基因组分析方法以及后期的转基因互补实验最终确定该基因的功能,对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的网络调控系统进行有利补充,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PNAS上。
报告结束后,中心研究生和来自河北师大的师生踊跃发言,积极提问,老师们对每一个问题都做了细致解答,使在场所有师生都感到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