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盐渍化严重威胁作物生长,降低土地生产力,影响农业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滨海地区土壤缺乏保护性植被,导致其应对风暴、海啸、海平面上升等自然灾害的生态功能较差。因此,植被建设对于维护滨海地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耐盐碱植物是滨海盐碱地植被重建和生态恢复的一种经济有效且可持续的解决方案。研究表明经过人工植被建设后滨海盐碱地土壤盐渍化程度有所缓解,但目前对植被如何影响土壤盐渍化及其内在机理的了解不足,特别是在滨海盐碱地环境中。
刘小京研究团队通过分析滨海盐碱地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在各个季节和土层深度下盐分的分布特征,发现植被可以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饱和导水率,增强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从而降低土壤盐分在表层的累积,增强土壤自身的抗盐渍化能力。通过对影响土壤盐渍化程度的肥力指标进行分析,确定了在0-40 cm土体内土壤有机质和容重是影响土壤盐渍化程度最为关键的指标,可以通过调整这两个肥力指标来进行肥沃耕层构建以达到改良滨海盐碱地的目的。另外,土壤容重在表层(0-20 cm)的影响更为显著,而有机质在亚表层(20-40 cm)的作用更为关键,并且土壤有机质和容重对土壤盐渍化的综合影响大于其各自的独立影响,因此在改良滨海盐碱地时需要同时改变土壤有机质和容重。该研究可以为滨海盐碱地肥沃耕层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对滨海盐碱地改良利用、提升耕地质量和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成果以Soil Organic Matter and Bulk Density: Driving Factors in the Vegetation-Mediated Restoration of Coastal Saline Lands in North China为题,发表在Agronomy。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李伟柳为第一作者,刘小京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盐碱地资源高效利用工程实验室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3390/agronomy14092007
图1土壤肥力指标和盐渍化指标冗余分析
图2土壤肥力指标对土壤盐渍化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
图3土壤有机质和容重对土壤盐碱化的变差分解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