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9日,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承担的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及相关问题》中的课题“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固碳速率和潜力研究”课题学术交流会在石家庄召开。来自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山西林科院、河北省林业局以及农业资源中心等单位的近20名科研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邀请项目首席专家刘国华研究员参会指导。
课题主持人张万军研究员首先做了2013年工作进展和工作部署的报告。参会人员分别就不同区域植被碳汇速率与潜力,土壤有机碳与其他土壤化学指标关系以及随水分供应和温度变化的分布规律进行交流。
课题实施两年来,完成了晋冀蒙等地区造林工程面积、造林树种、总体布局的资料收集,工程现状的样地调查,现状碳储量、工程增量与固碳速率的估算,工程固碳增汇措施评估等课题任务;并获得了对工程实施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结果。研究认为:风沙源工程大面积造林应以灌草为主,乔木次之,其中,乔木应以针叶树种为主;在工程实施方面,封育是有效措施,成本低,恢复快,盖度高,生物量大,而且群落生长稳定,但是,在适宜乔木生长的区域,必须辅以造林措施,才能快速封育成林。
最后刘国华首席专家对课题执行情况进行了点评,在肯定了大家工作的前提下,在工程实施和风沙源的关系以及基线值的类型多方面提出问题与建议,并指出下一步工作重点。
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春胜研究员参加了会议并讲话。